在寒冷的冬季,
能夠洗一個熱水澡是最開心的事了。
但是,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對,
卻會讓你生病,甚至短命!
.jp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天氣冷,想多洗一會兒澡暖暖身子?千萬別!
洗澡時的熱水會對皮膚產生很大的刺激性,洗澡時間越長,皮膚受到的傷害就越大。而且,長時間泡水,皮膚會起皺,對皮膚也不好。而對于身體素質不是很好的中老年人來說,洗澡更是一件及其消耗體力的事,長時間處在高溫、高濕度、相對密閉的環境里,極易引起休克等意外。
【建議】
? 洗澡最好不要超過 20 分鐘。
并不是洗澡的次數越多越好,過度洗浴會消滅皮膚表面對身體有益的細菌,降低人體抵御外來細菌和病毒的能力。此外,洗澡次數過多還會帶走皮膚上用于保濕的油脂,破壞水油平衡,造成皮膚干燥。輕則引起皮膚瘙癢(對很多皮膚瘙癢不是因為洗澡沒洗干凈,反而是因為太干凈了),重則引起過敏、皮膚病。
【建議】
? 冬季洗澡一般一周兩次為宜,皮膚干燥和患有特應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疾病的患者最好一周一次為宜,且洗浴后需要使用保濕產品。
老年人洗浴,過高的溫度會使毛細血管擴張,加重心臟負擔,腦部缺氧導致頭暈等不適癥狀,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存在健康安全隱患。
【建議】
? 冬季水溫應控制在 38~41 攝氏度之間較為適宜。
很多人冬天洗澡都喜歡關緊門窗,唯恐外面的冷空氣偷偷潛入。但如果是燃氣熱水器,使用不當可能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如果是電熱水器或太陽能,密閉空間洗澡時間過長也容易缺氧。
【建議】
? 覺得悶的時候,及時打開浴室排氣扇,或者把門開個縫。洗澡后馬上關閉熱水器及煤氣閥門,并打開浴室門,讓排氣扇再開半小時左右。
.jp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1、搓頸后:可預防感冒
用熱水沖洗這一要穴,對風寒感冒、咳嗽、頭痛等都有輔助治療效果。
2、三角窩:降壓通便,緩解失眠
耳朵上面有個三角區叫做“三角窩”,洗澡時,用熱水清洗并配合按摩,對輔助降壓及緩解便秘都有很好的效果,還有利于改善失眠。
3、搓腋下:防治循環系統疾病
腋下有一個重要的穴位——極泉穴,按摩極泉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冠心病、腦血管病后遺癥等疾病。
4、搓小腿肚:燃燒脂肪,緩解疲勞
熱水沖洗小腿肚可快速提高體溫,加速血液循環和身體新陳代謝,有效燃脂;小腿肚上的“承山穴”也可以緩解疲勞。
5、搓腳心:益精補腎,防止早衰
洗澡時,兩手互相擦熱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腳涌泉穴,右手心按摩左腳涌泉穴,每次100下,以搓熱雙腳為宜,可防止早衰。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1、血壓過低時不宜洗澡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溫度過高的水能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會發生虛脫。
2、體質較差女性不能用冷水洗澡
對于那些身體體質較差的女性們,是不能用冷水洗澡,否則本來抵抗力較差的身材,會因冷的刺激,引發感冒、發熱等疾病。
3、酒后不宜洗澡
酒精會抑制肝臟功能活動,阻礙糖原的釋放。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就會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等癥狀,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4、勞動后不宜立即洗澡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后,都要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昏厥。
5、發燒時不宜洗澡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 38℃ 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 20%。此時,身體是比較虛弱的時候,這個時候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6、飯后不可立即洗澡
飯后,體內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統,以利于消化食物。如果這時洗澡的話,周圍血管擴張,血液重新分布。造成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相對減少,可造成消化不良等。
.jp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除了上面的事情,老年朋友洗澡時,還牢記這幾件很重要的小事!
1、帶個板凳再洗澡
老人體力有限,長時間站立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很容易暈倒、滑倒。洗澡時帶個小板凳,站累了可以坐著洗,既省體力,又不用擔心會滑倒。
2、做好防滑工作
研究顯示,衛生間最易滑倒的時刻,是邁出浴盆或走出淋浴間的一瞬間,很多老人因此骨折甚至危及生命。
備好一雙能穩穩走路的拖鞋,最好能在浴室內外各放一塊防滑墊。在淋浴區域,安裝垂直和平行于地面的扶手,還可以在行走的地方,裝上一些可供牢固抓握的扶手,以防摔倒。
3、及時補充水分
洗澡過程中會大量出汗,如果脫水過多,又沒有及時補充,可能導致虛脫、昏倒。洗澡前喝杯白開水,洗澡后盡快補水,最好是茶水,能更好補充體內丟掉的水分。老年人最好小口小口地喝水,速度平緩,不要過猛。
洗澡暖和又享受,但也要注意安全哦!提醒下親友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