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來 他時刻準備著
5天里 他堅定不移
.jp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他在遼寧營口,42歲,一位普通的個體經營者;他在重慶,4歲,一個患白血病的孩子。
他們相距2400公里,他們素未謀面、未曾通過電話,甚至連彼此的信息都不知情,是180ml含造血干細胞的混懸液,讓他們血脈相連。8月15日,馮權在沈陽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營口市第四例,遼寧省第18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jp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馮權是蓋州市一名普通的個體經營者,堅持了近十年的志愿服務工作。2014年,馮權捐獻了造血干細胞血樣,2018年4月與一位4歲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馮權得知這個消息后決定伸出援助之手,“他跟我家二孩一樣大,我必須要救他”,但家人有顧慮。經過馮權的勸說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動員,家人雖然還有擔心,但還是選擇了支持他。
為了提供更好的造血干細胞,馮權更加注重自身保養,生怕有個頭疼腦熱,耽誤了干細胞的捐獻工作,并且積極配合做各項相關檢查。
.jp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造血干細胞采集工作本應在8月初開始,但是因為白血病患者的原因,將采集計劃推遲。這個消息牽動了很多人的心,馮權雖然不懂醫,但是經過這段時間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知識的學習,他猜測小患者的病情可能有所惡化,隱隱感到不安,在心里為他加油打氣:挺住,叔叔馬上就可以救你了。值得慶幸的是,一切都還來得及。
8月10日,在妻子徐萍和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馮權前往沈陽解放軍第463醫院做捐獻前的準備工作。從11日開始,馮權連續4天,每天打兩針動員劑,增加干細胞數量,讓大量干細胞從骨髓轉移到血液中。在此期間,馮權身體沒有太大的反應,一切如常,只是有一些緊張,他說:“現在小患者已經進到高壓氧倉,被摧毀了免疫系統,只等著我的造血干細胞,我不能有一點問題,不然一個小生命就遠去了,心里面難免有些忐忑。”
.jp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jp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jp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8月15日,在造血干細胞采集室,馮權平躺在床上,左右手臂分別連接著輸液管,輸液管另一端與血細胞分離機相連,分離機提取出血液中的造血干細胞,其余血液輸送回馮權的身體。歷時4個小時的采集工作,提取了180ml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馮權完成了捐獻工作。隨后,遼寧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帶著這一袋“生命火種”,趕往機場直飛重慶,為那位白血病男孩送去生的希望。
.jpg)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住院期間,妻子徐萍見證了捐獻全過程,從測量血壓、抽血、打動員劑……直至捐獻結束,她說:“我堅持陪在他身邊,這樣才能打消我的顧慮,起初,我和婆婆都是不同意他捐獻干細胞的,他是家里的頂梁柱,怕他身體有所損傷。”現在看到馮權捐獻過后完好無損,還可以說說笑笑,心里也輕松了。
據了解,造血干細胞匹配成功率是百萬分之一甚至是千萬分之一。目前營口市共有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5465名,在此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隊伍中來,為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