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當今中國高血壓患者超過2億人,并以每年1000多萬的速度增加糖尿病患者9000多萬,另有1億4千萬人處于糖尿病前期狀態心腦血管病患者超過2億,占我國每年總死亡率人數的1/3。“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導致的各種并發癥占總疾病負擔的70%。趕走“三高”,生活方式干預最靠譜。
高血壓:嚴重可引起器官受損或衰竭
高血壓病是當代最常見的流行病之一,其早期可表現為頭痛、頭暈、耳鳴、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手腳麻木、疲乏無力、易煩躁等,這些癥狀多為高級神經功能失調所致,其輕重與血壓增高程度可不一致。后期由于血壓持續在較高水平,可出現腦、心、腎等器官受損的表現。高血壓可直接引起器官受損,也可間接通過加速動脈粥樣性疾病而導致器官受損。器官受損早期可能無癥狀,但最終會導致功能障礙,甚至發生器官功能衰竭。
高血脂:可致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
高血脂指的是血中膽固醇或甘油三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近年來,高血脂這一概念正逐步被血脂異常所代替。
高血脂最大的危害在于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造成血管腔狹窄,使血流變慢,嚴重時甚至中斷血流。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全身性的!耙簿褪钦f,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睆埇撜f,如果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在心臟血管,就會引起冠心病發生在腦部血管就會出現腦中風發生在眼底,就會堵塞眼底血管,將導致視力下降、失明發生在腎臟則引起腎動脈硬化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發生在下肢,就會出現肢體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
高血糖:可導致糖尿病慢性并發癥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生性疾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導致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常見的癥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及體重下降。但要注意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起病時癥狀并不典型,一旦發病即出現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綜合征(死亡率極高)。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則會引起各種慢性并發癥,影響全身多種器官、系統功能,從心臟、大腦、腎臟、眼底到神經、血管、皮膚無一幸免。
防治:生活方式干預最重要
“三高”既可以單獨存在,也可相互關聯。高血壓、糖尿病目前均無“特效藥”可以根治,主要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等手段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盡量避免和延緩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1.自我監測!叭摺逼鸩‰[匿,起病早期不易被察覺,規律體檢、監測有利于早期識別疾病治療過程中加強監測有利于疾病控制,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2.飲食控制。盡量做到低鈉、少油、控制總熱量,但也該注意“個體化”,不能“死板”地認為某某食物一定不能吃,某某食物有益要多吃,“偏食”反而造成其他方面的問題。
3.適量運動。運動以有氧運動為宜,通常推薦慢跑、快走、騎自行車、游泳等方式。運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把握“尺度”,盡量避免空腹運動,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如減少汽車代步,多爬樓梯少用電梯,多吃住家飯少叫外賣等。
4.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需貫穿于“三高”的整個治療過程中,若經過嚴格的生活方式干預后血糖、血脂、血壓仍未達標,則需盡早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啟用藥物治療,切勿盲目聽信虛假廣告服用所謂的“保健品”、“特效藥”,胡亂服藥反而加重肝腎負擔,甚至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洪張健康)